公務員工作壓力十年翻兩倍,那些補習班不說的秘密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給那些正在評估是不是要投入高普初考等公務員考試,又或者是剛剛初任公務員的人,讓你對公務員的實際情況及工作壓力有點心理準備,近十年因為幾個大環境的重要變化,包含手機、透過網路社群的工具及媒體完全普及、國內政黨政治的發展情勢及新冠疫情之後對政府服務的依賴等,而這些社會變遷對公務員工作增加的壓力超乎一般人想像,然而這些發展趨勢,也是絕對不可能走回頭路的,因為整體環境只會越來越複雜、公務員將越來越難安逸、悠閒的考試之後朝九晚五等退休。
  很多人在不知道要做甚麼的階段,常常都是被身邊的長輩給建議去當公務員,可能很多人自己的爸爸媽媽叔叔伯伯姑姑阿姨,就是已經是公務員了,不管他們是長期都做例行工作的基層公務員,或者是已經爬到一定高度的主管,他們年輕時面臨的狀況以及現在的視角,可能都不太能套用在你的身上,2022年的公務員和過去以往已經很不相同
  然而你現在進入公職所會遇到的狀況,會跟我看到的比較像。
  不過還是要聲明一下,克莉爾自己比較熟悉的單位,主要都是機關裡面的業務單位(如果你有點好奇的話,可以看克莉爾的故事),所以看起來是會稍微比較驚悚一點;畢竟政府機關這個部門特別多的龐大企業,每個機關的風氣、長官風格、業務屬性,都會交互產出各個機關獨有的組織問題文化,所以在這邊,我不會去講特別極端的情況,而是現今許多公務單位的共通情形。

政治的壓力:行政雖然中立,但「政治」對公務員工作的影響無所不在

  國家考試錄取的公務員屬於「事務官」,相對於會因民選首長異動而變動的「政務官」,原則上事務官是行政中立的,不受選舉結果影響。

  話是這麼說沒錯,然而政治跟行政其實就是同一件事的一體兩面,政治影響公務員行政工作主要會具體表現在下面幾種狀況:
  第一,公務員有自打嘴巴的心理壓力:所有民選首長的政策方向或決定,最終都需要事務官去執行,而隨著政黨輪替常態化,政策方向不一樣的時候,你甚至需要推翻之前自己,在前任時期做出來的成果、寫出來的資料、提出來的政策方案,才能符合當時主政者的需要
  或許每件事情沒有絕對的正反對錯,然而有時候要否定自己過去努力過的成果、或是發現前四年拼命推動的政策瞬間化為烏有,並不是那麼好受的一件事,沒有辦法貫徹新任民選官政策的公務員,輕則自己摸摸鼻子轉調,重者可能會背上一些行政(如審計調查)責任的風險。
  這類狀況比比皆是,在很多重大工程案上都曾經發生過,例如:
  台北市大巨蛋在柯文哲市長上任後,被視為弊案進行調查,這樣的調查程序是因為民選官員在踐行他的選前承諾,然而各種重啟談判、停工卻都涉及合約或者法規等行政層面處理。
  台中在台灣大道上的「公車專用道」,曾是國民黨胡志強時代的政績「BRT」,然而上路不到一年時間,因市長換成民進黨的林佳龍,就將BRT改為一般的公車專用道,原本的政策中間喊卡,也讓一些尚未完工的工程標案驗收等變得難以收拾。

  第二,政策績效和回應民眾的壓力,民選首長與他的政務官幕僚,背負下次選舉成敗的壓力,無所不用其極想爭取民眾好感,而民意代表也是有爭取政績表現的需要。因此許多公共政策業績的展現、完工時程安排,往往都會跟選舉的時間點有關,而且將會有越來越多政務官或者民意代表,都喜歡爭取補助類型的公共政策,因為補助政策可以立刻讓「民眾有感」,相對而言,大型公共建設常常需要耗費多年時間才能完成,規劃時和完工時的當政者甚至主政政黨早已不同,無法馬上把政績提取為下次選舉所用。

  這對公務員的影響則是,當在規劃業務的時候,如果能夠考慮到這些頂頭上司的思維,而把選舉周期、民意趨向納入政策規劃中,是會讓你的工作比較順利一點的;比較違背良心的一點,就是一昧討好民意的政策,通常未必是最佳的政策,而在政治、選舉掛帥的現在,你別無選擇,只能按章執行。

速度與態度的壓力:公務員工作需要快速、正確、友善的立即反應

需要「快」的狀況越來越多,事實上資訊快速本就是這個時代的特性,政府機關也不例外。

  在機關內部,提供資訊的速度越來越快,因為可能今天發布的一則新聞報導,必須要立即給出澄清,也或許是在接受媒體採訪,需要立刻幫長官準備回應的資料;又或他可能人在國會或議會現場,需要幕僚的即時支援,這些回應往往要求非常快速的產出(或許一兩個小時或更短),那代表著你需要對自己的業務足夠熟悉了解。

  面對媒體詢問或國(議)會索資,因為對方也有爭取新聞時效或者民意代表議題攻防的需要,通常留給政府機關處理的時間也不會太長,而且如果出錯、提供太多不該提供的東西,造成的負面影響都難以預料,因此你除了快,還不能出錯。

  面對人民,如果是第一線會面對民眾的單位,因為多年來政府機關都越來越要求要求服務品質的提升,很多單位之間甚至會有彼此競爭的關係,例如在台北市辦A業務需要一個小時,新北市的同樣業務可能就想要求半小時幫民眾處理好,因此很多民眾申請案的時效越來越被壓縮;而且民眾申訴的管道越來越多元,透過電話、網路的陳情意見之外,手機隨意能夠拍照錄影傳給媒體,因此在面對民眾時,態度與回應內容也須謹慎。

  不少公務員的工作也與回應社會事件或公共危機處理高度相關,例如2020年甫傳出covid-19疫情的時候,正好是在當年的農曆春節過年前夕,但政府處理疫情的相關配套工作不可能等到過年結束才開始(當時克莉爾也是每天工作神經兮兮地工作到胃痛,年夜飯吃的心不在焉),其他各種的天災人禍,也往往都需要公務人員第一時間的危機處理。

業外業務的壓力:政府越來越「大」,歸公務員管的事和很難管的事越來越多

  基於上面兩個原因,也就是政治會對行政體系造成的影響,以及對於民眾回應的需要,我認為事實政府越來越大,有時甚至越來越難以堅守過去公務員最在意的「部門分工」的界線。

  政治人物渴望對實時環境及民意做出回應,會讓政府攬下越來越多不屬於政府的事情,而這就造成公務員工作越來越繁忙的根本原因之一;我認為從疫情發生之後,國內指揮中心每天開記者會、以及從物資協調、疫苗施打到防疫控管等措施,比過去更提醒了人民「政府」的存在,有很多過去並不會透過政府來操作或過度涉入的事件,在疫情之後,反而變成政府的工作之一,或者民眾也比過去更敏感、更常透過民意管道要求政府機關處理一些不一定能夠由政府處理的事情。

  此外,這十年社會變動速度非常快,各種新興產業及網路媒體,很多是過去並沒有被政府既有體制或部門分工所涵蓋到的,一旦這些新事物或產業出現狀況,最終還是要有個政府部門來處理,法令也日趨完備及繁雜,例如資安、個人資料保護、洗錢防制等跨部門的議題,都是在這十年內日趨嚴謹的項目,可以說現今的公務員要注意的事情比過去還要多更多了!這都讓現代公務員越來越不可能像過去數十年一樣,守著既有的業務規模一直到退休。

溝通的壓力:表達與行銷對於公務員工作越來越重要

  政府機關儘管學習行銷的腳步比民間部門來得慢,但仍然重視行銷,在核心業務部門,你的政策行銷與宣導成效,可能直接影響民選官員政策目標推動的績效,也常常是機關是否夠貼近民眾的形象展現,新聞稿、社群媒體的運作,在各級政府部門都是非常普遍的操作

  儘管你接觸的並非風口浪尖的政策,然而政府有很多對象為民眾或業者的計畫或活動,都很難受到太多媒體關注,因此為了達到KPI、活動希望爭取一定出席人數以免場面太難看等目的,儘管在基層單位,依然有行銷活動或者政策的需要。

  另外就是公務員的工作絕大多數成分都與表達有關,你要不是第一線接觸民眾,就是擔任幕僚與主管長官、跨單位互動協調、管理外包廠商,這些都高度需要表達和溝通協調的能力,絕對與升遷機會、考績評價、業務順暢程度呈正比。

加班與on call壓力:公務員已難以期待「工作與生活」截然二分

  基於整個公務體系對於政治、民眾的回應要求越來越多及快速,在萬惡的line出現之後,公務體系跟其他所有民間單位一樣,甚至變本加厲地依賴社群媒體的溝通,主管也因此更期待得到快速的回應,而很多機關的長官甚至是不分平假日、不管白天晚上在追問資料。

  過去時代以為的朝九晚五、下班就下班這樣的美好生活,已經是很多公務員望而不能得的了!就算還偶爾存在那樣的職缺,通常也輪不到年輕公務員的身上。

別再把公務員當鐵飯碗,你得自己捧穩飯碗

  寫這一篇文章的目的倒不是勸退大家不要考公職,相對的,克莉爾想要提供一個心態:
  現今不應再以「終生的鐵飯碗」看待「公務員」這份職業,應該把它當成眾多職業選擇的一種。
  現下公務員的待遇、退休及年金條件(可參考克莉爾另外這篇關於公務員薪資福利的文章),也漸漸地沒有與民間競爭人才的優勢,現行的公職退休年資已經可以保留並與勞保併計年資,尤其在未來退撫制度改為「確定提撥制」後,公職與民間職位之間的轉換會更無痛也更普遍,未來這樣的走向會更明顯
  2022年了,在資訊社會與民主政治的撞擊下,公務機關早已不是靜態、保守、一程不變的地方,公務員也不再是安逸、穩定、優渥、一做就是一輩子的鐵飯碗,而抱著這種期待進入公職的人,很高的機會會感覺失望;因為這份工作提供的再也不是安逸而無須變化的生活,而是對公共事務的付出與參與,那其中絕對有機會帶來快樂與成就感、甚至熬出一點點權力與地位,但也可能會有不少衝突及不如想像的痛苦之處,如果投入大筆時間精力考上公職,以為可以終身當公務員的想法,可能已經不太適用於現在40歲以下的現職人員

  如果真的不適合公務員的生態,這不是你的錯,只是現今的公職工作與十年前已全然不同,可能不再適合你,但現在的社會其實也提供了更多元的學習跟發展管道,維持良好心態,不斷更新自己及嘗試,或許比期待一次考試定終身,對生涯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