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篇|一個辭職公務員的告白—從考公職到辭公職

by 克莉爾

  這個部落格跟大家分享許多公務員工作相關經驗和觀察,但為什麼克莉爾想要、也可以分享這些事情呢,因為我自己也是一個過來人,所以在這篇文章之中,我想先跟大家分享我自己考公職的心路歷程,以及我在正式擔任公務員之後,發現我原本「以為的公務員生活」跟「真正的公務員生活」最大的落差在哪裡,然後又為什麼在已經好好當了13年公務員之後,選擇辭職。

  這篇不小心就寫得好長,雖然想要分成兩篇,但覺得從就職到辭職的因果是環環相扣,我覺得選擇工作有時其實也是在選擇生活、選擇自己要或不要成為哪一些人,而相對地,有時候當你的人生沒有選擇的時候,工作也會沒有甚麼選擇,會這麼瑣碎地講述個人的陳年舊事,是因為工作跟家庭、個性、自我認知、未來追求脫不了干係。然而每個人都只能夠看到別人很表象的部分,我們可能都會想像別人做到甚麼事,是因為他比自己勇敢、自信、有能力,但也許那些勇敢、自信也是慢慢養成而來。

➡️這篇是克莉爾的個人故事喔,如果您是想要看更多有關公務員工作及生活的客觀分析,可以先看這篇關於公職工作真相的文章;關於如果要知道甚麼時候辭職不吃虧、考績、退撫怎麼辦,請看這篇→公務員辭職時候的權益

➡️我的辭職想法跟心路,也有錄成podcast的版本:apple podcast

➡️我在2023年新的職涯旅程,將會記錄在方格子的「自媒體及職涯筆記」專欄,對此感興趣的人,可以到方格子訂閱「自媒體及職涯筆記」專欄唷!

家庭背景

  克莉爾是個普通家庭的長女,父親原本是一般上班族,母親是家管,還有兩個年紀小我好幾歲的妹妹,小時候家裡的經濟狀況還可以,不過大概高中的時候,父親失業了,家中積蓄拿去嘗試著幾次創業,也都沒有理想的結果。

  高中畢業,母親告訴我當時連家裡的開銷,有時都要靠親戚的接濟,因此可能沒有辦法供應我上大學的生活費。因此剛考上台大的那年暑假,我開始第一份工作,2004年超商68元的時薪,竟然是當時全家唯一的收入。

  在這樣的情形下,我開始了大學生活,學費當然是用就學貸款,住的是一學期費用只要4600元的學校舊宿舍,每天餐費100元,中午在學校自助餐夾30元的菜,晚上在宿舍用電磁爐煮個麵條甚麼的、吃公館汀洲路20元三個的紅豆餅或水煎包。我兼家教、在補習班跟租書店打工,也做過各式各樣的臨時打工貼補生活費,凡舉甚麼發傳單、填問卷、電訪、臨時演員、外燴服務生都做過。

  我很早就知道我並不可能像許多的台大同學一樣,在畢業之後繼續就讀研究所甚至出國深造,我也不考慮任何看似有趣但不確定能賺多少錢的職業,幾經考量之後,我從大三升大四的時候,開始上補習班準備公務員高普考。

畢業到考公職

  開始準備公務員高普考,一部分是基於家人的建議,一部分也是我不太確定畢業之後要幹甚麼,當時的考量點主要是:

興趣

  經濟系同學進入金融業工作是蠻普遍的選項,不過我自己一直以來對於財管、投資、金融等科目都興趣缺缺,反而我比較喜歡政治、社會、文學等領域,但我卻沒有很積極地想要做甚麼或特別擅長甚麼,我一直認為我是一個「沒有夢想的人」。

專長

  除了擅長考試,大學時代的我並不認為自己有甚麼其他的特長,而且我的英文能力比起同儕算是平庸至極,所以我想避免需要使用外語的工作;另外,高考經建行政的考科和我大學本系的必修科目幾乎完全重疊,投入考試相對容易準備且具有優勢。

相關文章:訂出你的國考停損點

收入

  就在大四畢業、參加國考的幾個月前,我父親因病過世,我家剩下沒有就業經驗的媽媽、正要上高中的二妹與還在念國小的小妹,以及終於讀完大學的我。因此我需要一份起薪就能夠支持全家基本生活的穩定工作,風險與波動越低越好。

個性

  當時我覺得自己沒有甚麼野心,但我並沒有甚麼想要賺大錢的幻想跟慾望,22歲當然也不是想要投注大量心力在工作上的年紀,也不想要從工作實現自我甚麼的,當時覺得只要有一份準時上下班的工作,讓我在上班之餘,還有個人時間可以看自己喜歡的書、談談戀愛之類的就好了。

小結-考公職的原因

  當時選擇公職的理由與想像在2008年當時(畢業即遇到全球金融海嘯的一屆!)的環境、我只有大學學歷這些前提下,初任公務員的薪資水平和工作狀況,確實大部分符合了我的要求,我是感謝這份工作的,高考的起薪仍比一般大學生起薪高,這份工作毫不受影響金融海嘯的影響,幫助我支應家庭所需開銷。

初任公職與第一次興起辭職念頭

  擔任公務員的前3年我主要在市政府的公司/工商登記單位,因為主要是例行性的業務,收來的案件幾乎當天都可以辦完,加班的次數屈指可數,下班了也反正就是約會或者看劇,生活如預期的平靜無波瀾,不過第一線接觸民眾蠻常讓我不耐煩,審查業務千篇一律,做了一兩年之後就開始感覺無趣,於是就調回台中。
  在台中誤打誤撞進入交通局,處理跟捷運有關的業務,這算是全然沒有接觸過的全新領域,對我來說非常有趣、很有挑戰性,也很幸運遇到很敢用人的長官,所以我在27歲就當了一個小小的七職等主管,而且是在幾乎都是男性主管為主的交通領域,當然期間有挫折,但也獲得不少成就感。也是在這個時期,我比較清晰地看到自己身為一個工作者、社會人的樣貌,知道自己在工作上的優勢與缺陷,但同時對自己的能力也多了一點點自信。
  雖然有了主管加給,不過當時月薪實領才5萬元出頭,年薪還不到80萬元,但我除了要支付家裡的房貸、水電雜支等花銷,還要給2萬多元的孝親生活費,再加上各種稅費、保險等等哩哩叩叩,幾乎是存不到錢的狀態。我母親2015年罹癌動手術時,是親戚資助手術費用,但自己付住院費的時候就讓存款全部見底,這種抓襟見肘的感覺真的很卑微,我甚至一氣之下跑去區公所申請中低收入戶(不過最後沒有通過)。
  那時候聽到跟我一樣大學畢業即出社會工作的閨密,在金融業年薪已經有百餘萬了,當時是第一次意識到公務員工作在報酬上的侷限以及對個人成長的諸多限制,可是雖然興起了「不如去民間工作」的念頭,打開104也根本沒有頭緒要做甚麼事情、可以做甚麼事情,也不知道只有在政府的工作經驗的自己,到底有誰會願意雇用,何況孝親費還是要繼續支付,我根本沒有待業一兩個月或者嘗試新工作的本錢,這段時間我也不斷胡亂進修,想知道可不可以增添些甚麼,撫平彷彿停滯的發展。

  後來當然沒有在這時候就辭職,而是抱持著外派的美好幻想(有加給+從來沒有在海外生活過的幻想),我在2016年到了僑委會,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機關(又是另外一段故事)最後在僑委會我只待了一年左右,就調到經濟部。

好奇僑委會的工作嗎?我有一集podcast在聊這個唷EP6 公務員如何得到外派機會&神秘的僑委會

相關文章:公務員在職進修的策略

疫情與真正辭職

  經濟部是我待最久的一個機關,相對於僑委會的工作彷彿走進龍宮般五十年如一日,經濟部是一個非常活在當下的部會,步調快速,永遠都有新鮮的工作、充滿花樣的業務與達成不了的政策目標,幾乎很少讓人感覺千篇一律或與時代脫節,組織效率高、主管同事也大多理性能溝通,儘管看似要進入某種長久穩定的工作平衡了,但我卻始終沒有放棄離開公職的想法,所以原本是打算等到公職年資滿15年的時候,再做辭職,而在這之前就利用公務員的身分,進修研究所、學分班。可是這個如意算盤打得雖響,2020年,疫情來了,而這幾乎完全改變了工作的樣子,也讓我從那時候開始評估辭職可能性。

相關文章:辭職前我如何評估財務問題

  在2022年決定辭職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跟大家分享我自己辭職的思考點:

個人因素

  可能是個人的能力與體力的局限吧,疫情之後的忙碌工作讓我根本沒有感受生活、陪伴家人朋友的餘裕,很多個人的學習也都無法深入,沒有時間心情寫作閱讀遑論旅行,如果不完全脫離工作的話,就算再過三年,我應該也還是沒有辦法準備好不當公務員之後可以做的事情。
  而且從大學開始就在工作,加上公務員是一份一旦開始工作,除了春節的長假以外,沒有任何轉換期的工作,就算從A機關商調到B機關,中間也不會有任何一天的間隔,前一次放10天以上的長假,已經是十幾年前等高考放榜的時候了,無論身心都很想要有個休息、沉澱跟轉換的機會。
  這時候我已經超過35歲了,很慶幸的是還沒有婚姻、小孩的束縛,不過這年紀轉換工作難免有利有弊,畢竟已經不是白紙一樣的新鮮人了,這時候不嘗試,可能就再也離不開了。

家庭因素

  1. 舊的危機解除:之前說過我有兩個年紀跟我相差蠻大的妹妹,而就在三年前,最小的妹妹也開始投入勞動力市場,終於我不再是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好像有一點多做嘗試的餘裕了。
  2. 新的危機出現:母親因為慢性病的關係,需要更多的陪伴,而公務員上班時間沒有彈性、忙碌的業務也常常不好意思請假,於是家人間協調後,在各自工作選擇跟家庭照顧間有了新的分配。

相關文章:2022年總結,辭職為我帶來的價值

工作因素

對工作與成果的認同感

  對我而言「認同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還是蠻重要的,在服務性的單位比較少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意義(因為民眾就是有這些例行業務的需要),但是在政策性單位,時不時冒出這種念頭:
這樣做是真的有效益的嗎?
這件事的處理方法是這樣嗎?
國家需要花這麼多預算在這件事上嗎?
這對人民而言是重要的嗎?
目標太過龐大了,這是不可能完成的?
  當越來越多這種疑問積滿心頭,難免漸漸懷疑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而成就感及認同感對我來講一直是工作中重要的部分,如果失去這個部分,很難有熱情在忙碌中撐下去。

相關文章:看我談談疫情為何累死公務員

對繼續當公務員的未來感到悲觀

  疫情之後政府工作越來越瘋狂,越來越多必要、非必要的業務,需要面對的民眾的數量越來越龐大,加上已經累積兩年的壓力與疲勞、每天都可能會有突發狀況的工作環境,看不到盡頭的絕望,讓工作上班變得麻木又沮喪。
  當然一定會面臨到升遷,然而就算未來花十幾二十年的時間,成為科長、專門委員、組長….,但是看看長官們的工作與生活,好像也並沒有感覺到嚮往,而距離65歲可以領月退俸,還有30年的時間呢…。

商調不是我想要的

  其實辭職前後也有很多朋友、同事詢問我為何不調到其他機關就好,甚至也有一些舊雨長官來挖角。但事實上我已經在5個機關工作過了,各自的業務性質也都不太一樣,然而現在政府工作其實有些共通結構性的問題,我不認為換一個機關就會有很大的改善。

年資尚淺的公務員朋友,我還是很建議商調多看看歷練喔!克莉爾介紹商調的相關文章可以看看下面⬇️⬇️⬇️

個性不合

  我不是討厭工作的人,也常常有些自己的想法,我個性有些獨來獨往,然而在龐大的組織裡面工作,其實「個人性」是很不重要的事情,偶爾也會跟上面的想法有所衝突(可以參考這篇適合公務員的評估)。

  在組織工作的時候,我們都很習慣「有限度的做事」,畢竟就算做得超好,薪水也是一樣而已,我們很少把一件事情投注全部精力、完成到自己最理想、最喜歡的樣子,多半會選擇有限度的投入,做出一個「還可以」的東西就好,而久而久之,好像也不喜歡這樣的自己了。

  花了十三年的時間跟體制磨合,然而心底那種追求自由的嚮往,好像已經無法按耐住了。

好奇這部分的人,可以看其他篇關於我思考自己工作與人生的文章—離職深層原因大解析:1.甚麼限制了自己 2.職涯探索的價值

結語

  分享我自己從事公職到辭職的心路歷程,倒不是為了推廣別人離職,反而正是因為辭職的人在公職體系裏面人數不多,往往也都被覺得是需要比較多的勇氣和決心才能做下這個決定,所以克莉爾才會想要說出自己的經驗,也希望可以給有需要的人參考,做出你自己覺得舒適的選擇,畢竟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的處境、需求,只有你自己能夠去探索你的能力、個性,只有你自己能夠決定你要變成甚麼樣的人,並為此付出相應的努力。

  2023年我也即將邁向新的階段,對於職涯規劃、自己的轉職歷程及自媒體以來的所有心得,將會記錄在方格子的「自媒體及職涯筆記」專欄,對此感興趣的人,可以到方格子訂閱「自媒體及職涯筆記」專欄唷!


好奇公務員辭職的你,是否也在人生的抉擇點呢

You may also like

4 comments

Blake C 2022-05-08 - 1:00 上午

好棒的分享!真的是很真誠的心路歷程,很同意公務員應該只是一個選擇、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束。祝福未來一切順利~

克莉爾 2022-05-09 - 11:20 上午

真的非常感謝您的鼓勵,我也會加油創作更多文章!

Michael H 2022-05-09 - 1:59 下午

請教一下,公務人員工作13年,那之前已經繳的退撫金,您是如何處理呢?

克莉爾 2022-05-09 - 5:04 下午

哈哈,我知道大家一定會問這問題的,因為辭職前這也是我最苦惱的事,然後也很難找資料,
所以之後一定會寫文章整體分享辭職權益跟我的選擇考量。
先簡單回答,我是選擇退撫不領出,等到65歲的時候再跟勞保年資作併計。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