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公務員的職缺不只是分布在政府機關之中,也有為數不少的公職職缺是分布在各級公立學校或醫院中,很多人會認為在學校或醫院裡面的行政人員是比較涼、比較爽、工作比較單純、通常可以準時上下班等,還有一些學校仍偷偷維持著寒暑假只需上半天班的福利。
不過克莉爾收過不只一位讀者反映,從行政機關商調到學校/醫院的行政處室之後,雖然可以準時上下班,但是工作上卻變得更不開心了,還是更為喜歡縣市政府的工作,凡事都有一體兩面,工時絕對不是一份工作的全部,所以這篇想從正反面向來看看學校的公務員的工作。
克莉爾從來沒有在學校服務過,我服務的所有地方都是行政機關,人生失意的時候,我曾經去2個學校面試過(都沒有正取),這篇文章取材於我在學校當老師的妹妹、一些讀者及朋友的經驗,也部分參考了阿好姊的分享(她的資訊附在最後),大致上算是有共識也有根據的內容。
👍👍想要加強商調速度、面試很緊張、不曉得怎麼回答才加分,可以預約我的模擬面試服務喔➡️模擬面試預約點此
有關選缺、投履歷的思維,我更推薦閱讀這幾篇進階文章:
公務員考績的真相|商調時如何透過公務人員履歷表揣測你(正常篇)
差異1|行政機關的運作核心是文官,而學校醫院以老師醫護為核心
學校的公務員不是主角,大部分從事例行公事,除了人事、會計、總務處文書、出納、事務之外,編制較大的學校也會在教務處、學務處裡面配置部分幹事,協助由老師擔任的組長處理事務工作,除了人事會計一樣屬於一條鞭的制度之外,其他的人往往需要在各組室之間輪調,甚麼工作都可能要碰一輪。
挑戰|與非行政體系的人溝通
行政機關之中對行政程序較為尊重,全部的長官同事都是文官,因此大部分的人還是對於流程、對於事情可否的界線、對於責任的重視與對法規,都比較有一些基本了解,溝通上較為順暢;而在非行政機關裡的行政工作,基本上只是附屬品,你的主管與同事都是不瞭解行政法規、也不在乎這些事的人,所以常常會有人說「學校的行政地位很低」,多數老師對行政流程不了解,會覺得為什麼這些程序這麼繁瑣,希望行政人員給方便等等,因此要要如何在事情可否的界線與人際關係維護之間,取得平衡,就很仰賴個人的經驗值跟智慧。
優點|工時、壓力
學校的公務員不是主角,大部分從事例行公事,這也意味著不會像行政機關一樣晚上假日都可能on call,沒有那種隨時都可能有突發狀況的緊張感,公文時效等等在行政機關很重視的事情,在學校可能不太被在乎,壓力相對小很多,大多數原則可以準時上下班;不過學校的行政處室不乏有配合學校活動加班的需要,例如公立學校常常周末出借場地做考場或者周末有學校活動,都是由行政人員出勤配合。
差異2|學校行政扁平,同樣職務可能只有一人在做,沒有人可以教可以問
挑戰|欠缺訓練
除了大學行政處室的人員編制比較完整之外,一般中小學裡很多行政工作都只有一個人,甚至會計、人事還是兼任的管理員,除了承辦職缺以外,你的主管(如主任)通常都是由學校老師擔任,不一定有足夠的行政經驗跟專業知識能夠傳授,很有可能報到之後,新手只能看著前手的資料一籌莫展。
由於學校的重心並不在行政上,可能很多行政流程都並沒有建立成一套完整的作法,也錯失在組織中學習的機會,對於完全沒有行政經驗的新人來說,需要更多摸索時間。
因此若是分發到學校的人,建議你多運用基礎訓的時候認識相同職系的人脈,或者是自行開發上級機關、鄰近學校的人脈,以備不時可以詢問。
同樣是辦理採購,在小學校勞務、財務、工程採購都得處理到,如果完全沒有經驗,光是採購各階段名詞就看得你頭暈;在行政機關的通常分工很細,業務單位做標規跟履約管理,總務單位、法制把關採購程序跟契約,新手做起來比較有資源也不怕出錯;當然幸運的話,學校醫院裡也隱藏了很多辦理採購成精的總務組長,如果是新手的話能跟到有經驗的同事比較好,在選缺前恐怕要就這方便再多打聽。
優點|獨立作業空間大
不過相對的,在人員簡單的地方,也表示若你是已經具有這個技能、可以獨立作業的現職人員,可以更保有一定空間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處理事情,而不一定需要被行政單位的其他複雜層級給牽制,層級簡單,表示可以更快地處理完一件事情,不用層層陳核來回討論。
差異3|學校是教育行政體系最末端的地方,總在處理末端雜事
缺點|工作單純較無成就感
中小學都是縣市政府教育局(處)的下屬,國立系統是教育部的下屬、各醫院是衛生局、衛福部的下屬,基本上很多事情都是資訊傳遞的最後一端,例如整天收到上級機關指示要做這做那、要彙整資料、調查資料回報時間又被壓縮得很趕,事務繁瑣,但忙了半天不知道自己做了些甚麼,幾乎都是零碎而沒有辦法帶來成就感獲具體成果的事情,長期的無價值感也會剝奪工作的熱情。
相對於行政機關都有各自明確的任務目標跟業務核心,所以大家會相對地理解自己工作的內容跟目標,各種計畫會有明確的績效,在參與度、成就感上會比較高,跟民間業者廠商互動,都可以增加視野,也有機會參加政策或者是重大議題,行政機關對於社會變遷的敏感度比較靈活,業務也都比較活潑。
對於還在探索職涯階段的人,學校的工作不太容易建立自信心,也難以幫助探索自己擅長/不擅長甚麼事情。
例如這些事情通常只有在機關才會遇到:當公務員很酷的事情。
優點|不用直接面對民代及政治壓力
雖然學校也是會遇到政治事件及關說的事情,不過大部分跟行政比較沒有關係。學校不像行政單位有很多任務跟指標,不會被質詢或者整天出席協調會,學校業務單純,不用像行政機關整天得面對政務首長的政策推動壓力;雖然沒有「直接」面對民代,不過學校仍然一天到晚收到許多上級機關交辦下來的民意代表索資、各種資料填報,而且填報時間往往非常趕。
這些事情在學校不太會遇到:現代公務員的壓力
差異4|學校職缺晉升空間有限
高中以下的學校,行政職大部分為組長、幹事兩種職位,組長、幹事都是薦任5-7職等,只是組長有主管加給,職務也會比較重,據說大部分學校行政人員都是各處室之間需要輪調、有些組長也是大家輪流擔任。
在大學中行政組織相對比較完整,不過9職等也差不多就是到頂了,而且可能也要花很多時間才會到少少的9職等職缺,但是大學的行政業務就比中小學還要繁重許多,不見得比機關輕鬆多少,還要直接面對難以對付的學生跟教授(高知識的民眾通常更加刁鑽)。
我曾經去大學總務處面試的時候,當時我的履歷已經在地方政府當過主管,一直都在業務單位服務成績也都很不錯,面試的組長也很明確地對我指出這點,就善意的建議我不適合,他也分享自己同期的公務員在中央機關多半已是簡任級,偶爾內心也會感覺遺憾,但在學校並沒有繼續升遷的機會。
不過比較尷尬的是,也因為這樣,在行政機關已經八九職等的人,往往很難調進學校,職等太高會被嫌棄,也會被擔心小廟容不了大佛,我身邊還蠻不少屢調學校屢失敗的案例😆。
結論|學校職缺適合哪些公務員
暫不建議去學校行政職缺的類型
還完全沒有任何政府機關中行政經驗的人,在學校可以學到的東西相對少,也可能遇到沒有人帶的狀況,對於公務員的工作的認識也比較片面,就算未來商調到行政機關,也還需要重新適應跟學很多東西。
喜歡新鮮感、比較有想法,會想要有自我表現的機會,或希望在工作上得到成就感的人,學校的工作相對比較單調,久了會覺得很空虛,也可能覺得那邊很沒組織制度。這是我認為自己不適合學校的原因,也是我收到不只一個讀者描述的狀況(而且他們都是因為在機關被操到身體有狀況才調到學校/醫院,結果沒多久又想調回機關找虐XDD)。
還不清楚自己是哪種人的人、或者未來希望跳出公職轉職但還沒有明確方向的人,行政機關的業務相對多元,人脈關係也比較廣,很多業務有認識其他機關、認識民間業者跟廠商的機會,對於了解社會跟了解職場,或者找尋未來可以作甚麼,都比較有幫助,履歷若要轉化成民間的履歷也會比較有東西可以發揮;學校行政職的履歷比較難找到亮點在未來轉職上面使用。
希望薪水變多的人,這個跟升遷絕對有關係,因為2022有加薪,目前的七功頂應該在八十萬而已;學校的加班費不一定,在小學校也可能只給補休不給錢。
在學校職缺會如魚得水的人
對行政工作已經相當嫻熟的人,在學校會覺得業務比機關相對簡單輕鬆,也沒有重重長官的關卡跟民意代表的擾亂。
在工作之外,已經有其他優先順序的人,例如準時上下班可方便照顧長輩小孩、同時在進修培養新技能、有很明確的轉職或斜槓等個人目標要達成,在學校有比較多的餘裕投入另外的事情,生活有另外的重心時,自然也比較不在乎要從工作上面獲得成就感;當然純粹沒有野心、很適應例行性工作、長期不追求升遷、轉職或加薪的人也很適合學校。
魚與熊掌
雖然如此,但往往世事難以兩全,雖然機關業務真的很有趣,但現代的機關真的也會讓人身心俱疲;此時學校的單純跟穩定讓人嚮往,但也不是人人都能適應那樣的業務內容。希望大家都可以適才適所!
有關選缺、投履歷的思維,我更推薦閱讀下列兩篇進階文章:
公務員考績的真相|商調時如何透過公務人員履歷表揣測你(正常篇)
職涯諮詢、模擬面試可以直接加line:@287yinhq 詢問
選缺、選機關與商調攸關個人發展,跟商調面試系列息息相關,就算是高普考選缺,也都可以看商調系列文章,對公職體系的職務會有更多了解!
如果你是高普考新進同仁,這些文章你可以看:
如果你是在職同仁要準備商調,這些文章你可以看:
註:我自己無緣在學校服務,不過自己親妹子就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內容被檢查過了,可以安心服用;此外這篇文章參考了不少阿好姐的文字內容,阿好也是少數以客觀邏輯,分享公職體系生態與工作經驗的人,她的資歷多在工程單位、現在則在學校總務處服務,剛好跟克莉爾算是互補,她除了有podcast節目,而我參考她學校工作的IG貼文,也順便分享在下面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