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職內定|政府機關的職缺都是靠關係內定嗎?「沒關係」變成「有關係」的方法

by 克莉爾

  

  公職界常常看到一句老話說的是「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在ptt或者Dcard的公職版,若是有人問到商調不順利或是職缺問題,也很常看到有人就回答一句「靠關係」,好像如果沒有任何背景關係就沒有辦法調到好缺,也有種政府機關的職缺都很黑暗的感覺,到底所謂的內定是甚麼一回事?如果沒有任何關係要怎麼「有關係」呢?
  這篇分享克莉爾這幾年間,在5個部門中的觀察!

👍👍想要加強商調速度、面試很緊張、不曉得怎麼回答才加分,可以預約我的模擬面試服務喔➡️模擬面試預約點此

內定有三種,搞清楚之後才懂如何定義關係

內定類型一: 看似外補職缺,實則人才挖角

  沒錯,就是挖角,挖角在公務體系之中其實比想像中頻繁,而且不只發生在主管職上,承辦也是有機會被挖角的,克莉爾自己曾經主動挖人,也不只一次被邀約徵詢;身邊有聽聞類似情形的非常多。

  挖角尤其較常發生在業務單位,畢竟多數業務單位都是求才若渴,如果單位出缺,主管又比較積極想要找到合適的人來遞補,而不是被動等履歷的話,開缺單位的主管也可能會自己去徵詢或邀約覺得不錯的人,而這些邀約的名單來源,當然就主要是他自己過去共事過的人,或者是當前業務有過往來的人,例如上下屬單位、平行單位等。

  另一種情況則是首長、政務官等異動,長官若空降到新的單位之後,總是會想要建立自己的羽翼,用已經跟自己磨合、適應的人,在配合度上會比較高,也比較可以在新機關推動自己想要做的事,減少組織原有的抵抗組力,這當然也多半是長官會從原單位找曾經共事過、自己喜歡、表現優秀的人去邀約。

  當然外補程序都是會照走,但比起完全陌生的人,若有自己找來的滿意的人、過去又有合作默契的話,本來就比較加分,也是人之常情,雖然說也是從「有過關係」的人去挖,但畢竟挖角的目的就是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人,並非外界想像那樣是有甚麼利益的交換,大部分還是純以工作考量。

  畢竟是挖角,常常會伴隨著升遷機會比較好談(但也不一定),這是為什麼開8職等以上的缺多半會認為是有內定的原因;或也可以想成,機關若要外補8職等以上的職位,想必也會有點不安,不曉得會有甚麼人來投履歷,不如主動多放點消息邀請不錯的人來面試。

  至於有沒有辦法靠面試表現超好,幹掉原本談好的人,我覺得也不是沒有機會,但可能就得要非常非常出色吧,畢竟人家也是有人情義理的問題。

內定類型二: 看似外補職缺,實則老將回鍋(約聘、約僱、職代職缺也常見)

  這在約聘僱人員、職務代理人的職缺特別常見,尤其是職務代理人,有些甚至聘用期間只有兩、三個月,等同剛教會你人就走了,機關當然不想要用新人,而是想要用已經上手的人,常常只是因為現有的職代快要到期(高普考要報到、結束留職停薪等),再開缺走程序續聘而已,不少職務代理人就是這樣在機關裡成為了半永久的職務代理人啊。
  正職人員也是偶爾會有調走之後想要跟前任復合的,那如果做得不是太差,反正業務熟悉、同事人也熟悉,當然比陌生人容易回鍋。至於辭職之後回任的,雖然程序麻煩很多機關人事不願意做,但我也是有聽過的喔。
  這狀況跟前一種挖角差不多,就是有業務便利性跟人情面子的加分,不過老將回鍋如果不是機關主動去邀約找來的,機關也說不定沒有那麼滿意,只是堪用,這種狀況下,面試表現得好的話,也不是沒有機會勝出喔!

內定類型三: 開了外補職缺,有人舉薦關說

  這應該才是大家所想像的「有關係」的狀況,就是透過某種程度上的關說、甚至需要競爭哪個人背後的較有力、大尾,進而取得職位。
  事實上,以克莉爾自己待過的機關而言,因為大都是業務單位,只要有人願意來都是跪著迎接(並沒有!),正職公務員職缺的關說幾乎很少聽到,所以關說職缺的事情,大部分是來自側面聽到的一些資訊。
  不過,在學校或醫院的行政職或者所謂的「爽缺」,及中南東部罕見出缺的鄉鎮市單位等,確實都蠻常是需要一點運作,才比較有機會拿到的,推薦的管道可能會來自於內部人士或者外部人士例如民意代表等。

職缺內定比例多嗎?怎麼知道有沒有內定?

  克莉爾也無法衡量到底有多少比例^^”,但就像上面說的,有些職缺類型或有地域性,可能就比較複雜一點,但以我所知,大部分中央部會業務單位、六都市政府的業務局處職務,整體而言內定的比例並不高,這大概就是公職板會說的「不挑的話都調的走」,但沒有內定的職缺,並不表示就是屎缺耶,克莉爾待過的單位也算性質都很不同,其實也都有些優點,之後再跟大家分享中央與地方政府選缺的經驗!
  克莉爾自己面試過9個機關、商調4次,所有的商調機會都是直接陌生面試取得,沒有任何一次是有先「找關係」。至於其他有去面試而沒有實際調過去的5個單位,我覺得其中至少有一半可確定沒有內定,例如我去面試過國立科學博物館的新聞聯絡專員,不只辦理電腦測驗,通過後還留下20幾個面試者一一口試,如果真的有內定,大可不需要這麼大張旗鼓跟浪費一堆人的時間;或者我曾去面試台大總務處,從面試官的態度和事後聯繫的狀況也可感覺到沒有內定。
  克莉爾有過一兩次一進去面試官就挑明表示對資歷(例如跨職系或不是某某背景這種我也無法改變的事情)的疑慮而且也不是很想要聽我說明的,那我就會比較猜測自己是去陪榜用的(中央某部會及台北市某國小)。此外,如果在事求人上看到的應徵有效期間特別短(如只有2、3天),大家也多會傾向猜測為有內定。

  不過一直去猜測別人都是靠關係、而自己是因為沒有關係才一直碰壁,克莉爾認為真沒有甚麼意思,不如先檢討自己能夠如何增加履歷對目標機關的吸引力,有可能是你一直在投完全不適合你的職缺,或是沒有搞懂機關找人的想法、面試的時候犯了基本錯誤,如果真的很想要去某個機關或者是很想要某個特定職缺,最容易找到的就是找民意代表幫忙,值得的話就積極點動用一切你能的資源吧。

👍👍想要加強商調速度、面試很緊張、不曉得怎麼回答才加分,可以預約我的模擬面試服務喔➡️模擬面試預約點此

沒關係如何創造關係?如何被內定?

  前面分析了三種內定的類型,第三種內定,相信是不需要我教大家,如果你已經「有關係」了,不管是民意代表,或者是爸爸的朋友是某個機關的高層主管這種東西,你就不會在這邊看克莉爾的長篇大論,而是就去找那個關係了。
  你會擔心的,不過只是「沒關係」的自己,如何在這個看似處處都是關係的世界存活下去而已。
  克莉爾自己在辭職的消息傳出之後,甚至在離職之後,都還有陸續收幾次過去長官的邀請,我過去也曾經透過自我推薦的方式而得到機會,所以克莉爾能教大家的,就是如何得到第一、二種內定,也就是如何在公務體系之中被挖角,甚至因此可以取得更好的機會。

有認識才能有關係

  有存在某種「人與人的連結」,才有可能創造關係,不過這種連結沒有想像的那麼難取得,其實平常工作中就有很多的機會,例如最好的場合就是「開會」,畢竟會議經常就是跟類似領域、相關機關交流的好時間,尤其若是常常有業務接觸的,不管是會前會後的寒暄招呼,或是開會時間的報告發言討論,都是讓更多人認識你的機會。
  有時候也未必要見面,公務機關之間,也會有些經常業務往來的單位,就算只是透過e-mail、電話甚至公文,若是常有業務往來的人,多半都會對彼此留下印象。
  另外最重要的,就是歷來機關內的長官、主管、同事,這些人是對你最為了解也最直接有關係的,也是最有可能在他需要人的時候會想到你的,如果總是在同一個職務、同一個單位內久不異動,人脈就會比較有限
  其他還會有一些大量認識其他公務員的時機,例如在基礎訓同學全部都是公職,大家分散在不同機關、有不同的際遇與升遷速度,也都可能是未來的潛在人脈。
  公部門中大家調來調去升來升去,總有一天都會遇見,所以儘可能的把握每個相遇並且為對方留下良好的人際印象,也並不需要刻意討好或卑躬屈膝,事實上在任何場合,真誠、自然、大方的交流態度就是最讓人舒服的了。

得到肯定才可能得到內定

  有基本的業務接觸只是第一步,還是要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如何辦到,說起來倒也樸實無華,就是把日常業務做好,並且把握每次別人能看到你的機會
  例如,在開會的時候,很多人不敢主動參加討論、提供想法,或者承辦會議的時候,不敢自己上場報告,但其實開會,是最容易跟其他機關的人打照面的公務場合,也是唯一長官可能乖乖聽你說話的時間,在業務已經上手了之後,克莉爾建議都應該要多學著開始提出想法跟嘗試報告,對於爭取印象加分絕對有幫助。
  長期如果做沒有甚麼亮點沒有特色的工作,默默地就會變成組織裡的螺絲釘,除了個人無法學到甚麼東西,久而久之也長官也會遺忘你的存在…。克莉爾建議大家,把握承辦專案業務或重要業務的機會,因為那在機關內部是非常好的曝光,履歷上也會更加漂亮,或者至少把公文寫好,也是累積好印象的基本功
  常常聽到有一句話說的是「公部門中好修行」,克莉爾自己對這句話的詮釋是,每個人在面對業務、工作的投入、態度、人際往來,就像在修行練功一樣,你以為這些多的付出是白費,但過個幾年後就會發現,修為都累積在自己身上,誰也拿不走。

主動出擊,或對適當的人釋出想要換機關的意圖

  通常好端端地不會有人來找你,畢竟大家都不會沒事去假設別人想要換單位,因此適當的主動出擊,或者是適度地對外透露出希望轉換的訊息是必要的
  克莉爾自己過去在台中市捷運工程處工作時,因為想調到台北工作,就曾經自己主動聯繫北部某類似單位的長官自我推薦,當時也沒有很熟,頂多開會的時候有過一兩面之緣,但感覺他是個把業務講得很清楚的人,印象很好,覺得可以共事看看,我也留下聯絡方式給他。當下雖然該單位沒有缺人,我並沒有因此調過去;但在那之後的幾年間,這位長官2度主動連絡過我,詢問我是否還有意願過去共事,只可惜他每次聯繫的時候,剛好我都剛調到新單位,或喜歡手上業務,而暫時沒有打算要異動,所以最後是無緣地錯過彼此。克莉爾講這件事只是要跟大家說,自我推薦是絕對行得通的,只要你也能讓對方留下信任跟印象,畢竟多數單位都是求才若渴


沒有內定沒關係,模擬面試讓你發揮更好的自己各種公部門相關的職涯問題諮詢服務、模擬面試可以直接加line:@287yinhq 詢問

➡️模擬面試諮詢可以幫到對方甚麼?

看更多有關商調、面試的系列文章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