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儘管先前分享過自己擔任公職的13年多心路歷程的改變,不時還是會有人好奇,離開公職的真正原因,還有為什麼不商調、而要選擇辭職,今天想要用不同的角度分享這問題。也分享我體驗「職游」這個由心理專業為背景的職涯諮詢服務的心得。
相關文章:國考20年與工作被詐騙的故事,是我踏入職涯諮詢領域的初衷
對現職機關滿意,反而成為辭職推力
我辭職前的單位是在經濟部,同時也是我待過最久的單位,待最久當然有原因的,首先業務很繁忙的同時也很有挑戰性,同時負責很多層面的工作,每年幾乎也都有不同的新的任務,經常跟智庫或者業者互動,討論議題跟目標都是相對跟著時間、趨勢跑,投入這些議題或思考新政策的過程是讓我常常感覺很刺激、有意思的,對於害怕routine的我再好不過了,此外因為單位內長官都是事務官出身,部次長大多都是實力派(儘管每個人風格不一),雖然工作步調也快壓力大,但相比於很多機關可說是很好溝通也明理的,有表現也不會被埋沒,加上科內同事互動氣氛一直都很不錯,以上這些,應該很多人聽了感覺夢寐以求吧。
嗯,我也覺得很不錯,所以到經濟部之後,我鮮少打開事求人,幻想其他工作的樣子了,因為調單位總歸不過想遇到好長官或做適合自己的業務兩件事吧,既然這兩件事都滿足了,我就不考慮商調。扣除疫情後工作帶來的耗盡感外,比較緩和的時候我仍然會覺得上班很低潮、抗拒,應該就是有某些其他更價值層面的原因了吧。
雖然離開公務體系、因緣際會開啟了自媒體經營,但是對於接下來的職涯發展,我當然也難免存在自己的焦慮跟煩惱,這是為何會想要開始接觸職涯探索,甚至好奇職涯諮詢的原因,而這篇文章,就是體驗職游牌卡諮詢服務的實際分享,我也希望能夠藉此知道自己真正放棄公務體系的背後原因,以及未來的方向。
職游職涯探索牌卡與職游諮詢過程
「職游」創辦人陳韋丞是心理系背景,走上職涯諮詢產業之後,因此透過職涯探索牌卡來協助諮商進行,這跟算命塔羅牌可不一樣,概念上,利用可視的牌卡,分類與篩選過程中,幫助受諮商者理清興趣、技能特質、重視的價值,知識理論基礎可以參考韋丞的「主人思維」一書。
牌卡只是第一步,在過程中,理解每個一選擇背後的原因和自我認知更為重要,再結合工作或職業的現狀,自然就可覺察出其間的碰撞;也因此,一套完整的職游諮商通常需要耗費不少時間在梳理,我這次的體驗算是淺嚐即止,對於三套職涯探索牌卡,大約有個認識,下面介紹我自己使用的分享。
職游這三套牌卡在嘖嘖的募資到2022年11月1日結束,2022年10月31日之前輸入翻轉公職的專屬優惠代碼「career150」,各種牌卡方案(職游旅人卡方案、價值導航卡方案、職能盤點卡方案、職游全套優惠)可折抵 $150。購買牌卡也會有影片教學,所以不用擔心不會使用。
職游探索旅人卡
這副卡主要是討論「興趣、熱情」,我的特質相對平衡,認真猶豫了很久,思考者、創造者跟影響者是我認為自己比較喜歡的,實踐者、組織者跟助人者則放在次要。
分析起來比較有意思的是,實踐者、組織者跟助人者都是比較適合公務員的特質,例如我不是很喜歡例行公事,但我可不可以從事例行公事、執行既定規則?經過了十幾年的公務員工作,當然也夠適應這樣的工作模式,很難說非常討厭;至於助人者,說老實話,我不是那種熱心服務的類型,但確實也頗擅長於傾聽、發現問題跟提供建議,從這過程之中若真正幫助到人,也真心可以感覺快樂;不過整體來講,公務員的工作比較屬於我「可以接受做、但並不是最喜歡的類型」。
事實上,每個人可能都喜歡一部分的這些、又一部份的那些,但比起先跳進去某個坑洞裡面,僵固地認同自己就是如何湖和,先去爬梳各種特質在自己身上呈現的樣貌或許更為重要。
職能盤點卡
職能盤點卡正如其名,都是工作上會用到的正向能力,被迫選出五張,後來我努力選出來的七張是邏輯推理、自我覺察、善於識人、領導統率、表達技巧、靈活應變、問題導向等,其實職能部分,算是在公職工作上面也都蠻有發揮空間的。
認識職能我覺得對每個人來講都有重要性,在公職體系中若想商調,從選擇適合職缺、到在面試的時候如何表現與強調自我,多多少少都需要認識自己所常並且適度包裝表現。
價值導航卡
價值導航卡比較像是人生重要的事情的排序,畢竟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多數人考慮公務員工作,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追求穩定生活多美好,又或對於職業的野心並不高,希望在一定的薪資水準之下、減少競爭壓力,也可能是考慮家庭因素,可以兼顧照顧家庭等等;除了生活層面之外,價值觀也可能是體現在理想或工作感受上,例如有人對政治、社會、公益很感興趣,有人希望擁有成就感。
每個東西都很棒,但是一定要選出對自己重要的事情,這套卡還有為各種想追求的事情估價的玩法,不過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很徹底的體驗到。
諮詢當天我初步選出來的價值,就有一些明顯與公務體系就還蠻衝突的項目,例如自由之類的,但我忘記拍照了哈哈哈。
職游職涯諮詢整體體驗心得&職涯諮詢師培訓
我並不是第一次接受這樣從個人特質、技能與價值觀等各層面,探索自己工作的知識,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也有提到我閱讀相關書籍的心得,因此職游探索牌卡的架構我原本就非常認同,自己在體驗之前也已經有做過類似的練習。
原本比較好奇使用牌卡有沒有差異,實際體驗之後,覺得差蠻多的,尤其在個案諮詢的現場,會讓整個諮詢過程變得很有架構、很有條理,也不會淪為諮詢師的個人主見或者被諮詢者的自我意識誤導;儘管個人不花錢找人商談,也可以用這個工具與自己對話、或者與身邊家人朋友互相討論了解。
不過我認為,透過卡牌自己進行職涯探索的難度來自於,如果還沒有太多工作經驗的人,可能會不是很有自信或不太確定自己的長處、也不太知道怎麼分辨每種技能、每種價值的差異。
我也直接問了韋丞這個問題,韋丞的回答是,如果是在職涯諮詢的過程之中,每個選擇都會去詢問理由,而不是只有牌面上的判斷,背後的描述與帶來的資訊可能更為重要,由於韋丞是心理系背景,在過程中,會帶入更多個案諮商技巧和心理學的輔助,我覺得這是比起粗略的傳統職涯諮詢來得有幫助的原因。
在過去大家對於職涯諮詢產業的印象,多半是跟就業服務機構結合,印象上會是偏向協助弱勢、中老年或剛畢業的族群,這類型諮詢模式,難免令人擔心會偏離中上職業期望的就業者需求,我也曾實際參加某職涯發展證照的線上說明會(就不方便說是哪家了),當時就沒有這樣被打動的感覺,只覺得對方講半天都很空洞….。
職游也有一對一諮詢的服務,可以透過官網了解方案;他們目前也致力於培養CNC 職涯導航諮詢師,預計在2023年會繼續開課。培育更多助人者。我自己也正走在學習職涯諮詢的歷程上,我在方格子的「自媒體及職涯筆記」專欄,會有更多公務員結合職涯、生涯、自我檢討方面的文章,也會以職涯諮詢工具的觀點來分析公職工作,對此感興趣的人,可以到方格子訂閱「自媒體及職涯筆記」專欄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