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職經歷
克莉爾在2008年從台大經濟系畢業,當年參加國考高考上榜,一直到2022年辭職為止,總共從事了13年又4個月的的公務員工作。
2008年到2022年間,我擔任13餘年公務員的工作,曾在新北市政府、高雄市政府、台中市捷運工程處、僑務委員會、經濟部等機關任職,曾經做過第一線面對民眾的工作、當過基層主管,公職期間處理過不少棘手業務。例如我在台中市捷運工程處時期完成延宕多年的捷運用地取得;在經濟部曾經主導財團法人法令規章的建置,COVID-19期間參與了口罩國家隊、紓困等重要政策的幕僚規劃工作,因此在2020年獲得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團體獎,公職生涯執行的政策預算規模超過新台幣五百億元。
客觀來說,我應該算是個幹得還不錯的公務員,這些年我幾乎都得到還不錯的考績成績和評價。而2022年,雖然已經當了13年公務員,但在2022年因想追求不同的生涯發展,遂在36歲這年辭去九職等的專員職位。
至於身為一個「只當過公務員」的人,如何轉職並找到自己的下一步,我也不斷在探索的階段,2023年的生涯歷程,將記錄在方格子的「自媒體及職涯筆記」專欄中,如果是對於公職辭職後的下一步、自我瞭解有興趣的人,歡迎到方格子訂閱我的旅程。
人生轉折與探索
因為家庭狀況,我從大學時期開始就不再跟家裡拿生活費,而是寒暑假及平時打工、家教賺取自己的生活費,從18歲開始有各種打工經驗,包含超商、租書店、補習班、發傳單、做問卷電訪、外燴服務生都做過。
我父親在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就因病過世,我是家中三姊妹的長女,兩個妹妹分別跟我相差7歲與10歲,父親過世的時候,妹妹一人才國小、另一人正要上高中,而母親長年都是家庭主婦,因此大學畢業我就開始分擔家中的經濟責任,因此之前我才會選擇起薪較高、薪水穩定的公職工作,一直到三年前小妹終於大學畢業開始工作,我才較為卸下生活的壓力,開始思考自己的生涯轉換。
對我而言,公職的經驗,肯定是職涯中無可抹滅的一段,然而我一直覺得自己的個性並沒有非常適合公職體系,加上疫情之後公務工作十分忙碌,幾乎沒有陪伴家人、朋友的時間,而我的母親長期慢性病,這幾年面臨洗腎、身體狀況也不如過往,我也希望自己能夠有更彈性的時間,給她多點陪伴。同時,從高中畢業開始十幾年來,我覺得自己總是在工作,沒有放過長假,我想開始探索並選擇自己想做、能做的事情,關於從考公職到辭職的這段歷程,我寫了更詳細的一篇文章,完全自我揭露很害羞,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看喔!
我覺得我是一個理解能力還不錯的人,閱讀速度也蠻快的,因為蠻輕鬆能掌握訣竅跟重點,所以很容易在在接觸新的東西的開始就得到成就感,但我同時又很容易轉移注意力,是一個易學難成精的人。
儘管我對很多事情都興致勃勃,喜好廣泛,我喜歡閱讀、電影、思考事物的關聯性與邏輯,我的所學涵蓋經濟、行政與法律,而且我從14歲開始寫周記,已經維持了20年以上的時間,我早已是習慣寫作的人,然而對於經營社群、把自己做的事情與知道的東西開誠布公,難免仍會感覺彆扭與恐慌。但我想到在決定辭職之前,在網路上試圖找尋公務員辭職的資訊,卻很少有完整又客觀的內容,感覺一旦進入公職想要辭職,好像總是難以得到周遭人的鼓勵和支持;而辭職前,在機關與同事交接、輔導初任公職的同事的時候,我發現自己似乎還是知道不少東西是可以幫助別人的,不管是在工作的方法上或是心態、經驗上,因此覺得無論如何,還是可以把這一切記敘下來,也當作是這十幾年工作帶給自己的紀念品了。
翻轉公職想做的事
關於公務員的資訊幾乎都是圍繞在「考試」上面,我們的市面上已經有太多太多的資訊,再教大家如何考試、如何讀書、如何通過考試,但是關於進入職場之後,應該如何適應職場上面的人際、盡快上手工作,如何面對職涯之中可能的轉換與挑戰,卻幾乎沒有任何的資訊。
公開版面上,大家都想問、大家都陷在自己的問題裡,但卻沒有人願意給出清楚又客觀的回答,這或許是公職體系之中,令人沮喪的一種氛圍。我自己雖然已經決定離開這個體系,但是身邊仍然有許多朋友、老同事都還在政府部門之中奮鬥,開設自媒體之後,認識更多年輕的公務員,大家對於現狀與未來,有各種迷惑。我發現有些問題,我可以回答,而且過去沒有甚麼人回答過,於是就讓我來做吧!
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可以透過facebook或是instagram追蹤我,可以看到最新的資訊還有我精心整理的重點圖文,同時,我也有podcast頻道,會有文章談過的或一些其他想聊的內容,提供給聽覺型的人一點選擇,在所有的地方,只要搜尋「翻轉公職」就可以找得到我。
克莉爾的意義
克莉爾就是”Career”啦!
我是個蠻會考試的人,因此在求學過程中沒有受過甚麼挫折,但只是運用這個優勢,懵懵懂懂一路走著最順利成章的路,儘管很羨慕那種有夢想的勵志人生,但我並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裡、想做的事情是甚麼,也有點自我懷疑、保守跟懶散(每天下班放空追劇也沒甚麼不好),加上現實生活中總是有各種限制(例如需要養家活口)。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比較像我這樣,而不是那些很有野心的、在新聞媒體上出現的酷傢伙,然而就算是我們這些普通人,也會希望在工作或生活中,實現一部分自我、得到微不足道的成就感,也想試著把工作做好,受到身邊的人的肯定。
儘管大家很累的時候一定都喊過「不想上班」,但事實上,不想上班的人多、完全不願工作的人少,因為工作其實是人生的一部分,因此克莉爾覺得”Career”的意思是代表了人生的真實與自我的真實,追求職涯的同時,也是在形塑與發現自我。